徐州市2007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要点

时间:2007/6/16 10:44:42来源:未知作者:未知 字体: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推动、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为深入推动我市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活动(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按照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方案,2007年徐州市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普竞赛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

    3、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社科联、市文明办。

    4  、行动措施:

    (1)、以全市各大中小学校为科普阵地,开展校园科普,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高青少年动手能力,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性。

    (3)、继续开展第四届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为我市广大青少年创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献身科技、勇于创新的远大抱负,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展览馆、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

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5)、在中小学创立科普示范基地,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举办“百场名家讲坛”活动,在驻徐高校及中小学中进行省市联动,举办10场名家讲坛专场。

    (6)、结合实际,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金风送爽”。 

    (7)、制订并实施徐州市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百千万”行动,在全市创建百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为千名留守儿童寻找“成长导师”,为万名留守儿童寻找“成长伙伴”。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4)提高我市广大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2、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林牧渔业局、市科协

    3、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4、行动措施: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计划2007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3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万人。 

    (2)、紧紧结合兴农富民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突出特色项目,帮助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建立新型基层农技推广网络。扩大示范规模,在2006年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和科技示范户数量。每县选择2个左右优势主导产业,在种养类型相对集中、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生态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乡镇实施。按实施规模和示范户数量补助资金。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村组农户,对科技示范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指导和服务;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0%以上;农产品产量与前三年平均水平相比增长8-10%,节本增效10%,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每县培育壮大新型农技服务组织1-2个。。

    (3)、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铜山、沛县、泉山区和云龙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活动,广泛开展市级科普示范镇活动,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4)、面向各县(市)区开展“春风化雨”和“暖风入户”。 

    (5)、开展“科技专家乡村行”、“致富女能手援助行”、“巾帼经纪人网上行”活动,为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提供有效服务。

    (6)、加大城乡统筹、牵手结对的工作力度,组织“巾帼建功”“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四百惠农活动”,组织“巾帼文明岗”开展“岗村共绘新农村”活动,在女企业家中开展“我参与、我奉献、我发展——我与新农村共发展”活动,整合城市优势资源为农村妇女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7)、培育十个市级“巾帼培训示范基地”、十个来料加工专业村,培树百名巾帼创业带头人、百名“双带双富”型村妇代会主任,扶持千名农村妇女实现自主创业、帮助千名贫困妇女实现脱贫致富,培育五万名新型女农民、引领五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来料加工。

    (8)、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科普文艺作品到农村基层送演。开展好“三下乡”活动,把文化、卫生、科技、司法等知识送到农村群众中去。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3)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4)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牵头部门: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

    3、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建设局。

    4、行动措施:

    (1)、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并大力开展创建科普街道和科普社区活动。

    (2)、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3)、开展全市科普知识大赛活动,宣传《纲要》内容,提高居民思想认识。

    (4)、组织开展“清风徐来”。 

    (5)、牢固树立“大宣传”的思想观念,与新闻媒体联系,开辟宣传劳模先进和知识型职工的栏目,加大职工、农民工的培训力度。要突出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培训。

    (6)、徐州日报、电视台、电台、中国徐州网开辟《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等专栏。重点宣传《徐州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各新闻单位定期制作专版和专题节目。重点宣传各县(市)区和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情况、经验做法等,掀起全民普及科学知识的热潮。同时在社会征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公益广告,在报纸和电视台刊播。

    (7)、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卫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实施“科教兴卫工程”,大力推进卫生科普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

    (8)、加强建筑行业从业农民工技能培训与教育。计划在全市建设行业实施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建设行业一线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建筑业工作。本年内计划培训鉴定5000人次。同时加强建设人才培训与教育工作。今年计划培训教育建设行业各类技术人员3000人次,缓解我市建设行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2)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2、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3、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

    4、行动措施:

    (1)、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2)、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组织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  

    (3)、结合一年一度的社科宣传周和科普周活动,在市级机关举办讲座及报告会,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科学技术的同时,倡导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其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能力。

    (4)、组织女科技工作者、女企业家、女能人、女干部、女党员与贫困妇女结对,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主要任务:

    (1)、围绕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2)、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活动室(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2、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3、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林牧渔业局、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建设局。

    4、行动措施:

    (1)、组建专家库和讲师团。充分吸纳我市各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300人左右组成专家库,按不同学科领域划分成若干分团,分别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群体和对象提供科普志愿服务,并从中遴选100名左右表达能力强、热心科普公益活动的专家组成讲师团。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培训。鼓励在我市开办科学教育专业的进修培训班,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学会特别是老专家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重点开展对农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与轮训。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各类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开发制作适合我市的实用技术推广的电教片、科教片等。

    (6)、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省级实验小学要建成科学工作室,省级示范初中和省级重点高中要结合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建立科学实验室;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科普(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驻镇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工)学校、技工学院、函授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资源优势。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

    1、主要任务:

    (1)、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国内国际市场。

    (2)、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传导机制。

    (3)、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设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4)、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2、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3、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牧渔业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广播电视台、市社科联。

    4、行动措施: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规划,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初步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建设并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建设行动

    1、主要任务: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提高科普书刊的品种和发行量,大幅度增加科普网站、门户网站、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市场,推动我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有广泛影响的电视科技栏目精品。鼓励和吸引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科普宣传品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

    (2)、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宣传软件。

    2、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广播电视台、徐州日报社

    3、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牧渔业局、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信息化办公室。

    4、行动措施: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徐州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彭城晚报等报纸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县(市)区要建有科普网站,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内容与版面要大幅度增加,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

    (2)、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鼓励、支持科技频道、科技专栏、专版、科普网站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要在电视台推广《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

    (3)、鼓励和推动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放宽利用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积极培育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科教片等的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科教片在基层和农村的发行工作。

    (4)、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5)、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以科普教育为内容的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培育、扶持有特色、覆盖率高的品牌科普网站。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主要任务:

    (1)、将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加强对科普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及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2、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3、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牧渔业局、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4、行动措施: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地要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场馆建设。要积极推进徐州科技馆的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地方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场馆。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功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新增一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培育一批徐州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健全市县二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推动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依托的科普示范基地设立公众开放日、科普接待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等场地设施。

    (5)、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建设一批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加大青少年校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加大科普宣传车工作力度,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学校等提供科普服务。